AI浏览器竟是企业内鬼?这些号称革命性的工具正被黑客操控,突破安全防线窃取敏感数据!当AI助手化身潜伏威胁,企业如何应对这场效率与安全的终极博弈?

随着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,诸如Perplexity公司推出的Fellou、Comet等AI浏览器已悄然现身企业办公场景。这些被誉为”浏览器革命”的新工具内置智能引擎,不仅能解读并摘要网页内容,其高级版本甚至能自主处理网络信息。
【技术亮点】理论上,AI浏览器承诺实现三大突破:
– 加速数字工作流程
– 自动执行网络调研
– 跨平台数据抓取(涵盖内网资源与公开互联网)
⚠️ 然而安全研究团队发出警报:这类浏览器正在企业系统内埋下不容忽视的重大隐患。其核心漏洞在于极易遭受”间接提示词注入攻击”——黑客可通过精心构造的网页,将人类难以察觉的指令嵌入图文内容,从而操控浏览器内核的AI模型执行恶意操作。
【风险警示】企业IT部门需知:
1. 现有AI浏览器尚未达到企业级安全标准
2. 用户权限越高,系统受攻击面越大
3. 测试显示:被篡改的网页指令可驱使AI助手越权访问敏感资产(如企业邮箱、网银系统)
🔍 延伸思考:
– 当主流浏览器Chrome(集成Gemini)和Edge(搭载Copilot)全面转向AI化,企业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?
– 在AI自主代理能力成为浏览器标配的未来,现行数据治理体系将面临哪些根本性挑战?
研究证实,这类漏洞已突破”同源策略”安全防线,使AI模型成为跨域数据窃取的桥梁。更严峻的是,受感染的AI浏览器会像”内部威胁者”一样,利用用户凭证长期潜伏。浏览器厂商为抢占市场先机,正加速推出具备高度自主能力的代理型AI功能,而目前尚无厂商能有效区分用户真实意图与模型误读指令。
安全专家建议企业采取以下措施:
– 将未经审批的AI浏览器视同非法第三方软件
– 建立浏览器版本更新安全审查机制
– 重点关注具备代理能力的新一代浏览器动态
(图片来源:hugh llewelyn依据CC BY-SA 2.0协议授权的”未爆炸炸弹”)
阅读 ArtificialIntelligence News 的原文,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