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热潮暗藏危机?5600亿投资仅换350亿收益,泡沫与真实创新如何共存?投资者面临震撼落差!

AI’s dual nature: Genuine innovation amid localised bubbles

人工智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,无论是重塑行业工作流程还是影响投资组合,都在重新定义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轨迹。尽管AI的热度始终难以忽视,但关键问题在于:这种狂热是否掩盖了其真正的挑战与局限?

一份最新交易日报告指出,当前AI领域的兴奋情绪显示出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相似的过度估值迹象。虽然部分AI技术确实具有变革性,但整体并非全盘繁荣或崩溃,而是处于中间状态。

DayTrading.com首席分析师丹·巴克利认为,AI是真实的技术革命,但过程中存在局部过度炒作:”我们看到创纪录的资金涌入、天价估值、单边乐观情绪,以及被FOMO(错失恐惧症)驱动的非理性投资。但与此同时,AI的实体应用案例和工业级基础设施投资也在同步推进。”

核心矛盾在于:AI是否存在泡沫? 泡沫通常指资产价格远超实际价值,当前微软、英伟达等AI企业股价与其实际收益严重脱节。过去两年企业界对AI投入高达5600亿美元,但预估增量收益仅350亿英镑,存在近5250亿美元的巨额预期差。

许多企业正通过”AI洗白”(AI washing)夸大技术能力包装身价,而除英伟达、亚马逊等现金流稳定的巨头外,多数初创公司高度依赖风险投资或债务融资,一旦资金环境变化将极其脆弱。

投资者情绪呈现非理性繁荣特征,怀疑论声音被淹没。尽管标普500指数暂显平稳,但大量缺乏经验的新投资者仅依据社交媒体热度跟风投资,加剧市场突然回调的风险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利率高于疫情前水平,但大型科技公司仍保有充足流动性继续投资AI。部分企业如CoreWeave和OpenAI正在激进囤积AI芯片和人才,若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将引发财务风险。

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同,AI已在金融、物流、媒体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带来生产效率提升。谷歌前CEO埃里克·施密特强调:”AI是新时代工业基础设施,而非短暂技术热潮。”

巴克利总结称:”AI确实具有真实价值,但当市场情绪远超实际业务成果时,投资者或将面临危险落差。”

延伸思考

1. 当资本预期与技术落地存在数年时间差时,应如何建立更科学的AI企业估值模型?
2. 在”AI洗白”泛滥的背景下,监管机构应如何建立技术应用真实性验证机制?


*想了解更多行业领袖对AI与大数据的见解?敬请关注在阿姆斯特丹、加州与伦敦举办的【AI与大数据博览会】,该活动将与智能自动化大会、BlockX数字资产峰会、数字化转型周及网络安全云博览会同期举行。*
*更多企业科技活动信息可通过TechForge平台获取。*

阅读 ArtificialIntelligence News 的原文,点击链接

Sim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