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工艺能否颠覆高碳建筑?帕洛玛团队用麻秆黏土”种”出零碳房屋,震撼行业!千年智慧真比现代技术更生态吗?

【可持续建筑新浪潮:用麻秆与黏土“种”出未来】
尽管全球建筑界推行绿色认证已数十年,木质材料等可持续资源应用日益普及,但联合国2024年报告显示,建筑行业减排进度”严重滞后”,仍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。伦敦非营利组织”材料文化”(Material Cultures)联合创始人帕洛玛·戈姆利正带领团队用颠覆性方案破局——将DIY精神注入建筑材料革命,从土壤中”生长”出零碳未来。
🔍 传统工艺的现代突围
“一旦尝试突破常规,你就会不断碰壁,”戈姆利坦言。这位英国雕塑大师安东尼·戈姆利之女拒绝被称作”天才建造者”,更以”拙劣工匠”自嘲。她的首个建筑作品是20多岁时用卡车改造的移动房屋,2009年与合伙人用棘轮绑带、脚手架废料在停车场屋顶打造的弗兰克咖啡馆,成为低成本在地化建造的典范。
🌱 从农场到建筑的闭环实验
2019年,戈姆利与建筑师夏默·伊斯兰、乔治·马苏德成立”材料文化”,主张摒弃高科技减排路径,转向”第一性原理”:
– Flat House实验住宅:用剑桥郡农场种植的大麻压制成墙板,实现”一平方公里内完成从种植到建造”的全流程
– Clearfell森林木屋:特选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白蜡木和落叶松,模块化结构避免工业木材使用
– 狼巷社区中心:耗资240万美元,由草砖建造专家现场教学,居民掌握自主维护技能
📘 理论实践的双轨革新
2022年出版的《材料改革:后碳未来建筑》提出核心观点:千年传统工艺蕴含比百年现代技术更深刻的生态智慧。团队与传统工匠合作探索芦苇编织、黏土夯筑等技艺,中央圣马丁学院建筑系主任安德烈亚斯·朗评价:”他们的客户或许是地球本身。”
🌍 政策与范式转变
法国强制要求新建公共建筑使用50%木材或生物材料,丹麦启动”生物基建筑路径”计划。德国低碳建筑专家迈克尔·布尔切特指出:”人们正从嬉皮士运动中汲取精华,但我们需要更多实践者而非论文。”目前团队正参与英国刘易斯市700套住宅中的70套低碳设计,并筹建500英亩的”土地实验室”跨学科校园。
延伸思考
1. 当AI建筑设计成为风口,手工匠艺驱动的”慢建造”如何平衡规模化与个性化?
2. 中国传统夯土技艺、傣族竹楼等乡土智慧,能否通过现代材料科学实现产业化重生?
(本文编译自彭博社建筑环保专题报道,作者Patrick Sisson系城市技术领域资深记者)
阅读 Technology Review 的原文,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