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油巨头联手初创公司颠覆地热技术?20公里深井成本骤降90%引震撼,但1%的气候投资暴露能源转型的残酷博弈!

【地热革命:石油巨头与初创企业的能源转型博弈】
在休斯顿郊外的Nabors工业总部钻台上,一家名为Quaise的地热初创公司正试图用「回旋管」技术颠覆传统钻井模式——这项能将钻井深度提升至20公里、成本降低90%的黑科技,今年将首次进入实地测试阶段!其背后站着全球最大钻井公司Nabors的身影:2021年12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,如今已升级为深度技术合作。
石油巨头的双面棋局
Nabors能源转型团队工程师Cameron Maresh直言:”我们只关心钻井本身,不在乎钻的是什么”。这种”技术中立”态度折射出传统能源巨头的转型逻辑:
– 国际能源署(IEA)报告指出,石油公司掌握的30%碳中和关键技术(氢能、碳捕集、地热等)将决定全球净零转型成本
– 但现实骨感:2022年全行业对气候科技投资仅占全球总额1%,BP等企业更接连撤销风电/氢能项目,仅2023年就计提11亿美元海上风电资产减值
【延伸思考】
1. 当埃克森美孚1970年代就精准预测气候变暖却选择掩盖时,今天的石油巨头转型承诺是否值得信任?
2. 美国政府气候补贴退潮下,传统能源企业会加速撤离清洁技术投资吗?
冰与火的技术联姻
这种”老钱+新锐”的组合正在气候科技领域蔓延:
– 水泥巨头Holcim押注初创公司Sublime Systems
– Quaise借力Nabors的钻井网络实现技术商业化飞跃
但IEA的警告振聋发聩:”没有石油巨头参与的能源转型并非不可能,但代价将更加高昂”。当化石燃料既得利益者手握转型钥匙,世界或许正在见证一场能源版”带血的救赎”。
(本文编译自MIT《科技评论》气候通讯The Spark,每周三更新)
注:原文中涉及美国氢能加注站关停等次要细节已精简,重点突出石油行业投资矛盾与地热技术突破的核心冲突。文化隐喻如”带血的救赎”替代了原文直白的道德批判,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。
阅读 Technology Review 的原文,点击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