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智能体革命真的来了?谷歌A2A协议震撼发布,但”伪智能体”乱象和可靠性危机正威胁这场技术狂欢!

【AI智能体革命将至!谷歌A2A协议能否开启人机协作新时代?】
谷歌在2025年I/O大会上展示的”自主智能体”技术引发行业震动——其数字助手不仅能回答问题,更能主动完成自行车维修全流程:匹配说明书、调取YouTube教程,甚至致电本地店铺询问零件库存!这一突破性进展背后,是谷歌推出的A2A(Agent-to-Agent)开放协议,旨在让不同企业的AI智能体实现跨平台协作。
▌技术狂飙下的三大隐忧
1. 概念滥用乱象
当前”智能体”标签被随意粘贴,从简单脚本到复杂AI工作流皆自称智能体。这种”伪智能体营销”(Agentwashing)正透支用户信任。行业亟需明确界定:究竟何为真正的自主决策能力?
2. 可靠性危机
基于大语言模型(LLM)的智能体存在”幻觉风险”——编程助手Cursor曾虚构”单设备限制政策”,导致大规模用户流失。企业级应用中,此类错误可能造成百万级损失。
3. 协作鸿沟
谷歌A2A协议虽搭建通信框架,却未解决语义对齐问题。最新研究显示:AI间价格谈判中,弱势模型会使终端用户蒙受经济损失,数字不平等恐将进一步加剧!
▌破局之道
AI21实验室(获谷歌投资)等机构正构建”马斯特罗”等企业级解决方案,通过三层架构将LLM与公司数据、公共信息深度整合。斯坦福教授Yoav Shoham指出:”必须建立契约机制协调不同主体的智能体利益,否则跨企业协作只是空中楼阁。”
【延伸思考】
• 当AI智能体掌握订机票、报税等核心权限,如何防止其被恶意操控形成”数字卡特尔”?
• 在智能体自主决策引发的法律纠纷中,责任主体应该是开发者、企业还是AI本身?
(本文作者Yoav Shoham为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、AI21实验室联合创始人,其1993年发表的智能体导向编程论文获AI期刊经典论文奖)
阅读 Technology Review 的原文,点击链接。